
在全球城市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,基隆市政府於6月17日舉辦「2025基隆城市發展論壇」,由基隆市政府主辦、財訊雙週刊協辦,聚焦產業導入、都市更新、軌道經濟與AI應用等面向,深入探討基隆未來發展的多元潛力,會議集結產官學界意見,激盪出智慧港灣城市的發展藍圖。
基隆市長兼基隆市工策會主任委員謝國樑表示,市政團隊持續推動「提升在地就業人口」為施政核心,從交通基礎建設、產業招商到空間整合,力求為基隆奠定長遠發展的基礎。他強調,未來將持續布局AI科技與智慧應用,擴大海洋產業鏈結,創造更多青年願意留下的就業機會與生活環境,讓基隆成為北台灣最具潛力的智慧產業新城市。
海洋門戶再定義 以產業導入擘劃城市發展新局
論壇以「產業共融 打造宜居宜業的基隆新風貌」為主題,由財訊雙週刊社長謝金河開場引言,肯定基隆在大武崙工業區群聚效應、七堵物流中心擴展、以及港區周邊海洋產業潛力方面具備發展優勢。與談人包括鴻海集團發言人巫俊毅、仲量聯合前主席趙正義、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、市府秘書長方定安及都市發展處處長謝孝昆,針對海港城市如何導入智慧應用、推動公辦都更及捷運建設進行實質交流。


從海港產業鏈出發 尋求AI智慧應用落地機會
巫俊毅指出,基隆不僅位處北台灣核心交通樞紐,更兼具港口、人才與生活環境三高條件,具備成為AI智慧城市的潛力。建議基隆可從教育串接、應用導入、海港實證等方面,結合物流、船務、智慧製造等現有基礎,打造具實驗性質的港灣智慧產業基地。這與基隆市政府長期推動海洋產業鏈升級、引導新創團隊與港區產業接軌的工作不謀而合。

軌道經濟與都市更新交織 智慧港城願景成形
都發處長謝孝昆表示,市府目前積極推動包括安樂區、中山區聯宏在內的多區公辦都市更新案,並設立都更辦公室,以制度化流程提升居民參與與行政效能,加速市區翻新,並補充「雙廊帶策略」將以基隆河谷與港灣為兩大發展軸線,透過TOD(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)模式整合交通建設與空間規劃,深化基隆產業腹地的能量。
學者趙正義與孫振義也提出,未來基隆應整合港景、山景與生活機能,提升容積與土地利用效率,讓捷運深入街區並串聯港區交通,有助於青年返鄉與人口回流,實現「港城共榮、產業共融」的生活城市目標。

城市藍圖成形:聚焦行動與合作 打造產業新典範
綜觀本次論壇,與會專家學者與實務代表針對基隆的港口優勢、產業鏈整合、交通建設及都市更新提出多項具體建議。論壇充分展現出市府對城市轉型的積極作為與前瞻視野,未來基隆將在智慧科技、AI應用、海洋經濟等領域持續深耕,成為北台灣不可忽視的產業樞紐。
謝國樑市長也表示,市府團隊將持續廣納意見、整合公私資源,並強化與企業、學術單位的合作,攜手推動宜居宜業的智慧海洋城市建設。隨著政策落實與各項建設逐步推進,基隆正以穩健的步伐,邁向更具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的未來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