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5-18

工策會同海科館推動基隆海洋產業永續發展 「海洋之聲」音樂會以藝倡產業願景

為響應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「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」(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),基隆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於5月18日共同舉辦「海洋之聲·音樂與海的對話」音樂會,透過藝術與教育的跨域結合,傳遞對海洋保育與海洋產業永續發展的關注。

此次活動由基隆市工策會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主辦,並由台灣室內樂藝術推廣協會承辦,邀請國際級音樂家以演出演繹對海洋的深情關懷,呼應基隆市長期推動的「海洋產業升級」與「永續藍色經濟」目標。

海洋產業城市的行動與責任

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蔡馥嚀處長表示,基隆擁有台灣最具發展潛力的海洋資源,是北台灣重要的海港城市與藍色經濟基地。市府長期致力於引導在地產業邁向「ESG海洋永續」與「產業綠轉型」的實質進展,此次音樂會正是用文化語言與群眾溝通產業願景的展現。

蔡馥嚀處長指出:「當我們談基隆的未來,就離不開海洋。海洋運輸、漁業、觀光、科技研發都是基隆的產業命脈,我們希望透過藝術的柔性力量,讓市民了解產業轉型的挑戰,也凝聚產業與社會對海洋環境的責任感。」

音樂為橋,連結產業與永續意識

音樂會由小提琴大師徐錫隆教授帶領眾多音樂家演出,包含88歲薩克斯風演奏家周高俊、女高音林怡伶、鋼琴家陳昭惠博士,以及基隆與台北兩地中小學弦樂團。演出象徵對自然與環境的尊重,展現永續理念的具體實踐。

活動並安排珊瑚復育專家陳映伶進行海洋環境主題講座,以科學與實例,強化民眾對海洋資源保育與產業永續的理解,從文化、教育、產業三方推動整合,讓「永續」不僅停留在政策口號,更深入基層與生活。

海科館助力跨域連結 擘劃城市藍圖

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副館長林青海指出:「海洋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密不可分,博物館除了教育與展示角色,更是城市永續行動的推進器。我們很榮幸與工策會共同合作,以音樂為起點,串聯企業、學界與市民,打造跨領域的綠色行動網絡。」

林副館長也強調,此次音樂會實踐聯合國SDGs中多項指標,包含優質教育(SDG 4)、責任生產與消費(SDG 12)、氣候行動(SDG 13)與海洋生態保育(SDG 14),展現基隆作為海洋城市在全球永續版圖中的在地作為。

基隆向藍未來前進

基隆市產業發展處處長蔡馥嚀代表致詞時指出,基隆市政府持續透過工策會推動海洋產業創新與招商,從智慧漁港、綠能船舶、海洋觀光、淨零製造等多方向,協助本市產業升級轉型。未來也將攜手海科館與更多文教團體,深化以海洋為核心的城市文化與經濟能量。